【訪問】GX1 完全解密!Panasonic 技術交流會

alex 2011-12-12 20:42 | Panasonic
//timgm.eprice.com.tw/tw/dc/img/2011-12/02/4698115/oscar210_3_Panasonic-DMC-GX1_6e33973f5876dad5762a0112df5b34f9.jpg

最近好多人都在討論 Panasonic LUMIX GX1!這款金屬機身、具備 1630 萬像素的無反光鏡新機,可說是由裡到外都針對進階攝影愛好者量身打造。日前台灣 Panasonic 邀請幾家媒體討論大家對最新發表的人氣機種 GX1 以及 LUMIX G 無反光鏡系統的看法與建議,版主 Oscar 也有份參與。這次活動可說是難能可貴的機會,因為訪談對象除了台灣松下的湯淺總經理之外,還有來自日本大阪 Panasonic 總部、負責 DSC 商品企劃的友澤泉(Izumi Tomozawa),他參與許多 LUMIX G 機種的企劃和研發過程,對產品相當瞭解,於是各家受邀的相機媒體編輯們當然也盡情提出不少精采問題,以滿足心中累積多年的疑惑。

//timgm.eprice.com.tw/tw/dc/img/2011-12/10/4698234/oscar210_1_Panasonic-DMC-GX1_f7cd925720af0a5ed524c924a06b98b2.jpg
▲ 台灣松下湯淺重人總經理(左),與日本總部的友澤泉先生(右)。
(照片提供:台灣松下)

在短短兩個鐘頭的時間裡和 Panasonic 官方人士,以及媒體同業的編輯們暢談許多關於 LUMIX G 系統的想法,本文整理一些印象較深的訪談內容和網友們分享,如果您是 Micro 4/3 系統的忠實愛好者,那麼歡迎參考看看。以下問題皆由現場媒體朋友(包括筆者)提問,由 Panasonic 的友澤泉先生和台灣松下工作人員進行回答。

問:GX1 是從何時開始研發的呢?
答:大約是一年半以 前,GX1 和 GF3 兩款相機同時開始研發,起先型號叫做 GF7,並打算和 GF3 同步推出,但後來由於技術與策略上的構思,讓 GX1 最後比原本計畫中還要稍微高階一點,甚至外觀、材質都和一開始的設計截然不同。研發過程中我們做了非常多的模型,而最終決定出來的版本變得更針對進階核心 玩家設計,和初期構思的外觀差距非常大,質感和握感也更優秀。也是因為這個原因,我們最後決定以新的產品線來稱呼它。

//timgm.eprice.com.tw/tw/dc/img/2011-12/02/4698115/oscar210_3_Panasonic-DMC-GX1_27a46aed9ef10b0b768fd4ed4b32aab4.jpg
▲ GX1 原本打算稱為 GF7,初始設計也沒大家最後看到的 GX1 這麼俐落高質感。


問:GX1 採用 1630 萬畫素 Live MOS 感光元件,但高感光度畫質似乎比 G3 還要略好,關鍵因素是?
答:關鍵在於 GX1 搭載的 Venus Engine 具備 3D 雜訊抑制處理技術,將照片中細節較豐富的部份,與細節較少的部份採用不同的雜訊處理強度,因此能保留更好的細節描繪力。我們認為以目前 LUMIX G 新產品的畫質表現來說,雖然無法和 35mm 全片幅媲美,但已經不會遜色於 APS-C 了。

問:由於英文字母 X 帶有 10 的涵意,以官方的構思來說,GX1 是否能稱為 LUMIX 十周年的代表機種?
答:其實公司內部也曾經有人提出類似的說法,但一開始是沒有的,後來有點算是純屬巧合的意味。

問:很多人認為 GX1 傳承了當初 GF1 的精神,為何除了搭配 X 變焦鏡之外,不考慮推出 GX1 加上 20mm F1.7 的經典搭配呢?
答:這純粹只是策略上的考量而已。(笑)不過我們也知道有許多玩家認為它對焦聲音太大的這項缺點,畢竟是比較早期的設計。

問:這次 GX1 和 GF3 搭配的 X 14-42mm 餅乾變焦鏡受到市場肯定,規格也相當出色,請問電動變焦 X 鏡開發過程的背後,有什麼值得分享的地方嗎?
答:事實上我們並非首 度採用電動變焦(Power Zoom)的廠牌,以前 Minolta 也嘗試過結果失敗了,因為當年市場認為 Power Zoom 給人不夠專業的形象。但我們因為沒有類似的失敗經驗,所以想試試看。一開始公司提出構想,並希望畫質可以維持良好標準的時候,坦白說,研發部門也認為那根 本是不可能的任務,甚至覺得肯定會犧牲畫質。不過後來真正動手去做,花費很大的努力經過無數修正,我們最後總算達到目標,而且畫質毫不打折!

//timgm.eprice.com.tw/tw/dc/img/2011-09/26/19925/oscar210_3_12_db60a35308c26bff5258e06e4fa8626c.jpg
▲ 對 LUMIX G 鏡頭研發團隊來說,一開始 X 14-42 餅乾變焦鏡也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任務。


問:除了 X 14-42mm 廣角變焦鏡之外,另一顆 X 45-175mm 望遠變焦鏡長度只有九公分,卻擁有內變焦、鏡身不伸長的驚人設計,請問是如何辦到的?
答:X 系列鏡頭的設計思維和傳統 DSLR 鏡頭相當不同,例如電動變焦的部份,也用上很多我們過去數十年研發攝影機所累積的 Know-How,最終所得到的成果。此外在研發 X 45-175mm 過程中,最大考驗來自變焦環的操作感,因為它雖然看起來像是傳統鏡頭的手動變焦環,但是當你轉動它的時候,還是用電動的方式去變焦。研發的時候真的困難重 重,有時轉了結果變焦太快,有時太慢,有時甚至出現時間差,最後同樣也是經過很多的嘗試和努力,才達成比較擬真的變焦環操控手感。

//timgm.eprice.com.tw/tw/dc/img/2011-09/28/19960/oscar210_3_12_3231bd666d00feab81c68b65ae48fc52.jpg
▲ X 45-175mm 研發過程中,難度最高的部份之一,是維持變焦環的操控擬真程度。


問:那磨明年將推出的 X 12-35mm 和 X 35-100mm 大光圈變焦鏡,是採用電動變焦還是手動變焦的設計?
答:這兩款高階鏡應該會是手動變焦的設計,不太可能是電動變焦。

問:對專業攝影工作者來說,很希望 X 12-35 和 X 35-100 可以擁有至少 F2.0 的超大光圈。而且倘若設計成 F2.8 的話,未來恐怕就很難有空間推出 Micro 4/3 版本 14-50mm F2.8-3.5(當初 4/3 版的銘鏡)中階變焦鏡了。不知這方面貴公司如何規畫呢?
答:瞭解。但如果做成 F2.0 的話,體型又會非常大。其實對於中高階機身例如 GH 系列,以及輕量化機身例如 GF 系列,各自該有什麼樣的鏡頭群可以完美搭配,也是我們很積極在構思的目標。

//timgm.eprice.com.tw/tw/dc/img/2011-08/26/19260/oscar210_5_Panasonic-DMC-GH2_eeca52724e53e46e744c7dd59e9ca3db.jpg
▲ 明年將推出的 Micro 4/3 系統高階變焦鏡,應該會是手動變焦設計,而非電動變焦。
(圖片來源:DC.Watch


問:和以往的 MEGA O.I.S. 相較之下,新一代 POWER O.I.S. 防手震是否有任何構造上的不同?
答:以硬體來 說,POWER O.I.S. 補償方式不同,運轉效率也更快,因此能帶來更好的防手震效果。但缺點是這種高速運轉的手震補償方式,可能會稍微影響光線邊緣,造成周邊成像銳利度微幅衰 減,所以搭載 POWER O.I.S. 的 X 系列鏡頭都用上非常高品質、比以往更高成本的光學鏡片來加強邊角畫質,才彌補了這個問題。但也是由於鏡片成本明顯提高,POWER O.I.S. 將只運用在高等級、高單價的鏡頭產品上面。

問:如今 GF3 搭配 X 餅乾變焦鏡,已經算是為消費者帶來輕巧、高畫質、又價格划算的相機產品。那麼這樣一來 LX 高階隨身機產品線是否還有生存空間呢?
答:肯定還有!雖然可能市場空間沒有以前這麼大,但還是有很多人,尤其單眼相機使用者,想要不必換鏡頭的隨身機,因此 LX 系列是會持續下去的。

//timgm.eprice.com.tw/tw/dc/img/2010-10/01/12676/oscar210_3_e660a6997a83a6fca7bfc9df12a7654b.jpg
▲ Panasonic 官方表示 LX 產品線仍會持續,不會因為 Micro 4/3 興起而消失。


問:可否談談在 LUMIX 消費型數位相機,以及 LUMIX G 鏡頭產品線的「Leica 認證」?
答:當年 Panasonic 開始研發消費型數位相機的時候,雖然我們本身有非常豐富的攝影機鏡頭製作經驗,但後來逐漸發現,這和設計拍攝靜態照片為主的相機鏡頭相較,有些概念是不同 的。因此 LUMIX 數碼相機產品線的研發早期,第一款產品推出的時間比原本規劃還延遲半年多,就是因為 Leica 認為我們做出來的品質仍未達標準。一直經歷好幾個月的反覆修正之後,Panasonic 才做出真正品質理想的相機鏡頭。正是因此,當初我們從和 Leica 合作的過程中獲得許多寶貴經驗,讓我們現在的鏡頭製作素質已經不輸給 Canon、Nikon、Sony 等品牌。

問:為何從 2008 年的 G1 到如今的 GX1,螢幕解析度都維持在 46 萬像素?
答:改用更高解析度螢 幕的呼聲目前確實很高。以技術上來說,如果使用解析度更高的 LCD 面板,可能會造成亮度衰減,因此算是必須克服的挑戰。不過由於中高階的 LUMIX GH 和 G 系列在強光環境有電子觀景窗可以支援,可能會優先考慮在這些機種上面規劃高解析度 LCD。(編 按:雖然筆者不太瞭解 LCD 解析度與亮度之間的原理,但有印象前陣子聽說 Apple 考慮在下一代 iPad 搭載更高解析度液晶螢幕,卻也面臨背光模組的技術考驗,甚至下一代 iPad 可能因此而變厚的訊息,似乎真的有關連?在此懇請懂得相關技術的網友指教。)

問:為何 GX1 沒有翻轉螢幕?
答:在研發理念上,GX 和 GF 系列都是希望能夠盡量減少機身體積。假如加入翻轉螢幕,GX1 機身勢必會變得比目前版本還要更厚,市場未必能夠接受。但如果多數消費者表示願意為了翻轉螢幕而捨棄一些攜帶性,我們可能會願意在未來設計新產品時評估看看。

//timgm.eprice.com.tw/tw/dc/img/2011-04/28/16774/oscar210_3_Panasonic-DMC-GH2_bc34a355ecc7e4c3c79ad3cdff4a8cf4.jpg
▲ 如果下一代 GX 系列追加翻轉螢幕,體型會明顯變厚,Panasonic 想知道大家是否願意接受呢?


而在訪談之外,筆者和其他媒體編輯們也當場提供許多建議,希望 Panasonic 往後在研發無反光鏡新機的時候願意參考看看,以下節錄我所記得的部份:

1. 請推出支援防滴防塵的鏡頭和機身。
2. 請讓未來中高階 LUMIX G 無反光鏡機種搭載 GPS 定位。
3. 請持續改善無反光鏡機種快門延遲現象,甚至改用純電子快門。
4. GF3 的圓形轉盤很好用,請考慮未來新機都能參考這項設計。
5. 持續往特效濾鏡方面加強,包括全景拍攝、美肌功能等等。
6. 請考慮製作 Panasonic 自家的 RAW 檔編輯軟體。
7. 受到女性和初學者喜愛,容易拍出散景的大光圈定焦鏡,希望價格可以更實惠些。
8. 建議推出白色機身搭配灰色握把的 GX1 吸引女性攝影玩家。
9. 希望這次 GX1 上好用的電子水平儀,可以搭載於未來所有的 LUMIX G 機種上面。
10. 如果創意控制的濾鏡,可支援 RAW 檔或標準設定拍攝之後,瀏覽照片時編輯套用,就更完美了。

關於以上幾點建議,友澤泉也都表示肯定,並願意提供公司參考。不曉得各位對 Panasonic LUMIX G 系統還有哪些建議、期許呢?不妨在這裡提出看看,或許他們會看到也說不定?歡迎大家一起熱烈討論看看。

//timgm.eprice.com.tw/tw/dc/img/2011-12/02/4698115/oscar210_3_Panasonic-DMC-GX1_f25e8177e739227a5ba68adfc6d0951c.jpg
▲ 各位若對 Panasonic 新機或是未來機種有任何期許,不妨提出看看吧?


最新新聞